火電機組脫硝有哪些瓶頸需要突破?
隨著氮氧化物污染的日益嚴重,煙氣脫氮工業的發展迅速。火力發電廠反硝化面臨哪些挑戰?反硝化改造將迎來巨大的市場機遇,是什么因素促成了這一機遇的出現?
脫硝補貼和成本有差距
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(NDRC)、環境保護部(MEP)和地方政府都出臺了政策和措施來推動這一進程。然而,總的來說,我國的反硝化進展緩慢,火力發電廠的反硝化設施的建設和運行仍不十分活躍。
火力發電機組脫硝改造面臨哪些挑戰?怎么解決?
我國每千瓦時0.8分鐘的電價補貼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火電企業成本上升的壓力,但不能完全彌補反硝化的成本。據國家電力監督管理委員會的報告,根據重點研究省份的初步估算,同步建設反硝化設施的單位成本約為每千瓦時1.13美分,改造反硝化設施的單位成本約為每千瓦時1.33美分。
可見,目前火電廠脫硝電價補貼標準與燃煤電廠脫硝成本還有一定差距。因此,在火電廠經營狀況持續惡化的情況下,脫硝成本無法有效分攤,導致火電廠對脫硝設施的建設和運營缺乏積極性。
燃煤火力發電機組的脫硝改造我們需要停機運營,打破了原有機組合理的檢修工作周期,不僅降低了火力發電技術企業的發電量和經濟社會效益,還對中國電力的安全管理有序供應問題產生一個重要因素影響。大規模且頻繁的環保教育改造還可能存在導致教學設備改造的設計、制造和施工環境資源緊張。同時,許多待改造的燃煤火力發電機組人員已經開始運行十幾年,因建設項目初期由于沒有脫硝要求,因此在機組結構設計與建設時未考慮安裝脫硝裝置的場地,直接增加了工程施工和安裝的難度。
應適當提高火電脫氮的電價補貼
其實從中長期來看,火電脫硝電價補貼政策應該會逐步完善。可根據具體項目逐年提價,根據煤種和項目類型(新建或改造脫硝設施)制定不同的電價補貼標準。此外,除了通過價格政策給予部分補貼外,還可以利用價格政策和環保收費政策,通過減少氮氧化物排放和降低排污費成本,共同補償企業脫硝成本。
隨著國家和公眾環保意識的提高,將逐步出臺更多的監管政策,環保產業將迎來發展的黃金時期,環保產業將被評為“超重”。政策對環境產業的影響至關重要,因此政策仍然是投資選擇的主要核心要素。